孩子12岁之前,父母要多带孩子出去走走,长大后想不优秀都难|环球热点评

2023-02-16 15:44:23来源:神奇麻麻木小暖

孩子的教育从来都不能局限于学校和书本,他的感知,见识越丰富,思考,眼界才能越开阔。

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说过“要解放孩子的头脑、双手、双脚、空间、时间,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,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。”

想让孩子长大后更有出息,家长要多带孩子去这三个地方走走。


(资料图)

博物馆

河南平顶山博物馆,有一位年仅7岁的讲解员孙嘉浚,凡是听过孙嘉浚讲解的人,都被他对1300余件展品的熟悉,讲解时的落落大方惊呆。

孙嘉浚的妈妈表示,当初让孩子做讲解员,只是为了培养他的记忆力和社交能力,没想到孩子像变了一个人似的,知识储备突飞猛进,说话流利大方。

大部分的城市都有自己的博物馆,而且主题越来越多主题,这对于孩子来说就是一个珍贵的知识宝藏。

历史博物馆提高孩子的历史素养;

科技博物馆让孩子接触前沿科技的发展,激发对科学的兴趣;

艺术博物馆对孩子进行熏陶,提高审美品位;

动物博物馆激发孩子对大自然的热情

......

如果有条件,一定要经常带孩子去博物馆,用眼见为实,亲身体会来拓展孩子的认知,丰富孩子的头脑。

图书馆

儿童文学作家杨红樱说:“图书馆是个好地方,是个使人终生受益的地方。不要老让孩子们坐在教室里,带他们到图书馆去吧!他们一生都会感谢这个带他们走进图书馆的人。”

曾经有人对全球35名领域大咖做过研究,发现他们的童年有两个共同特质:一是和父母的亲子关系良好;二是小时候经常去图书馆。

如果孩子不爱读书,就要常带他去图书馆,那里到处都是埋头苦读的人,安静的环境,丰富的书籍,浓厚的阅读氛围,会深深影响孩子,再活泼好动的孩子也会静下心,选择自己喜欢的书读起来。

如果孩子热爱阅读,就更要常常带孩子去图书馆,这里是书的海洋,热爱阅读的孩子可以尽情遨游。

知乎上有一个问题:“从小学开始读书,到大学毕业,整整16年,这么多书,读了又忘了,究竟有什么用?”

高赞的回答是这样的:“就像你吃了16年的饭,它们被吃进胃里,又拉了出来,可是在这16年里,你的肉体一天天成长。读过的书,也是这样,你虽然忘了它们,但只要你读了,就会有一部分内化进你身体,成了你的血肉。”

阅读,不仅会提高孩子的学习和成绩,更会影响孩子的性格气质、思想内心,甚至未来的工作和生活。

大自然

《林间最后的小孩》这本书中提到过一种“自然缺失症”,书中指出,对于孩子来说,自然的面貌是多种多样的:一头初生的牛犊,一只宠物的出生与死亡,一条年代久远的林中小路,荒地边上的一块神秘湿地。虽然面貌各异,自然总是能给孩子一个更为广阔辽远的世界,这既不同于父母给予的亲情世界,也不像电视那样会“偷走”孩子的时光。可惜现代的儿童与大自然逐渐疏离,户外活动的时间越来越少。

心理学家贝尔·福克说过:“大自然是孩子的教育之神,孩子可以在一草一木、一雨一露、一花一土中孕育出高超的智慧、坚毅的心胸以及敏锐的感受力。”

孩子是属于大自然的,大自然是孩子最好的老师,在草地里奔跑,在花丛中闻花香,看大自然的万物生长,看电闪雷鸣的天气变化,大自然赋予他们的不仅仅是知识,更是不可多得的灵气。

春暖花开之时多带孩子去大自然里走一走,看看花鸟虫鱼,山水草木,放松身心,愉悦精神。

作家龙应台曾经说过:

“上一百堂美学的课,不如让孩子自己在大自然里行走一天;

教一百个钟点的建筑设计,不如让学生去触摸几个古老的城市;

讲一百次文学写作的技巧,不如让他在市场里头弄脏自己的裤脚。”

孩子的成长应该是丰富的,作为父母,我们千万不要将孩子禁锢在小小的房间里,一张书桌旁,而是要带他们去看更大的世界。

关键词: 孩子12岁之前 父母要多带孩子出去走走 长大后想不优秀都难

上一篇:
下一篇: